有一次,老师让小朋友回家后,在父亲、母亲的帮忙下,用彩纸叠三个纸青蛙。回到家,张倩不敢和看报纸的父亲说,也不敢和正在做饭的母亲说,有几次,她鼓起勇气想说却又咽了回去。吃过晚饭,要睡觉了,她却一直不愿回我们的房间。
还不睡觉去,你这孩子,想翻天呀?父亲训斥她。张倩被父亲忽然的训斥吓哭了,这才说出原委:老师说,要你们帮我做纸青蛙。听了张倩的回答,父亲愣了一下,看看墙上的钟:目前到什么地方去买彩纸?明天再说!张倩想争辩一下,说邻居张爷爷家有彩纸,却没敢说。就如此,张倩的纸工作业未完成,最后,还是母亲答应,第二天和她一块到幼儿园向老师讲解,她才安心地睡了。
没想到,第二天母亲单位临时安排她出差,她把张倩送到幼儿园门口,就匆匆忙忙地走了。
上午10时左右,母亲在出差的车上接到幼儿园老师的电话,说张倩没到幼儿园。母亲忙给父亲打电话。中午,焦急万分的母亲终于接到父亲的电话,说张倩找到了,原来,她怕老师批评她没做完作业,所以没敢进幼儿园,就在不远处的一个街心花园里哭呢。母亲这才长长地叹了口气:孩子非常乖,可就是太乖了
其实,张倩母亲除去叹息,并没深入地探寻孩子这种行为的心理根由。
张倩原本并非如此的,两三岁的时候,她很好奇,也喜欢冒险。但每当她要淘气或和大人辩驳时,母亲就会骂她、说她:你想翻天?父亲甚至还打过她两巴掌。慢慢地,在爸爸妈妈的管束下,孩子变了,变得愈加乖巧。这也简单,完全按大人的意志行事就好了。大大家是喜欢了,可是,由此孩子也添了问题:遇到事情没主见,独立性差,而且胆小如鼠。
如此乖巧的孩子容易见到的特征:有问题提不出来或不敢提出来,大人说东他往东,说西就向西,即使心里不认可,也会适应、服从其他人的想法。尤其是对长辈,无论说的是对还是错,都不敢与之辩论,由于他们的心里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式:自己是个乖巧的好孩子。如此乖巧的孩子,有些是遵从、礼貌、对赞美的追求,遇到事情不敢说源于己的需要,提源于己的看法。如此的孩子,性格已经被扭曲,被爸爸妈妈教育出了一种奴性的心理。
如此的孩子,不由让人想到猎鹰。猎人捕到鹰后,不给它吃,不给它喝,在它反抗时,就打它的头,扇掉它的野性和傲气。直到最后,鹰屈服了,顺从了,由搏击长空的鹰变成了捕兔的猎鹰。这不可以不说是一种悲哀。
然而遗憾的是,多数爸爸妈妈还是把如此的孩子当成好孩子,把培养乖孩子的办法称之为成功的教子策略,争相效仿。其实,真的心理健康的孩子有肯定的判断标准,大家可以来认识一下。
幼儿心理健康标准
能按成人的需要去察看事物,记得快、记得住、记得对。能就具体直观的事物进行概括。肯动脑筋,想象力丰富,擅长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提出各种问题,并能解决一些平时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问题。
具体表现为:
爱爸爸妈妈,爱老师,爱小朋友;热爱劳动,爱护物品。
对人有礼貌,会用礼貌用语,有同情心,适度怕羞,能适合地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。
跌跤或受点儿轻伤都不哭,游戏输了不胡闹。
不以满足我们的需要而提出过分的需要。
喜欢种花和饲养小动物,喜欢听音乐、看图册、唱歌、跳舞、绘画和参加各种智商游戏,并能从中感到快乐。
能对我们的行为做具体、简单的评价,能分清自己和别人的东西。
服从约束,能同意其他人的批评和建议。
与大伙在一块时比一个人独处时愉快,能遵守游戏规则和顺序,在玩法上服从大伙的建议,了解同伴的感情和需要,不故意找其他人的麻烦,肯帮助其他小朋友,能为小朋友获得成绩而开心。
不惧怕黑暗和某些形象怪异的小动物;在新环境或不熟知的人面前,不过分的拘束害怕;不向小朋友、客人要东西吃。
能自己到商店买一些简单的生活日用品,能在汽车较多的马路旁的人行道上一个人行走。